-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newsclass where bclassid= and showclass=0 order by myorder,classid asc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阮晓琴)首届污泥高峰论坛(简称“论坛”)最近在上海松江隆重召开。记者从会议获悉, “十二五”即将过半,污泥处置规模却仅完成不到规划目标的一半,无害化处置的比例也仅为四分之一。
现状:六成污泥或被丢弃
污泥是给水和废水处理中不同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沉淀物、漂浮物的统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介绍,三十年前的欧美与今天的中国一样,在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之后,也留下了污泥,污泥处理处置也严重滞后。三十年来,西方在争论中,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基本共识,完成处理处置。欧洲年产 1000 万吨干污泥,美国年产 750 万吨干污泥,已全部处理处置,并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处置后的污泥主流方向是土地利用,包括三个途径:林业利用、土壤改良、农业利用。其中,最主要的农业利用量持续增大。在北美地区,有六成的污泥被用于农田肥料。原因有两个:一全球对化肥的需求持续增大,化肥的生产成本持续升高;二是污泥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持续下降。
反观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堪忧。目前,填埋这种原始、粗放的办法仍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置污泥的主要方式。住建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99%的城市建设有污水处理厂。国内城市、县每年累积处理城镇污水约445亿立方米,其中产生含水量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如此数量庞大的污泥都去哪儿了?据专家介绍,有六成污泥被丢弃或进入土地。
为此,业界流行“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的说法。
原因:技术路线尚未定型
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在考虑将治污纳入污水处理费用和财税资金支持,但是现在污泥处理处置各类技术都有,很难形成统一观点。此时政策的力度多少很难确定。目前只能通过实践项目,定型技术路线,从而有利于配套政策制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步履迟滞,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民间对其“二次污染”的担忧。其中,病原体与重金属是导致公众健康风险的重要因素。
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俊博士认为,只有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有效的衔接,才能解决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污泥及其处理过程的臭气等二次污染问题通常也颇受诟病。不久前,杭州市余杭中泰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发的一场聚集事件,至今依然清晰。对于垃圾焚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有抵制心理,认为透过空气传来的威胁更直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认为,根据上海松江污泥好氧发酵工程2年多运行结果验证,只要选用先进、成熟的智能好氧发酵技术设备,污泥厂的臭气问题是完全可控的。
据悉,污泥智能好氧发酵技术由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已经在上海、重庆、长春、青岛等地20多个工程中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污泥难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进展:多项技术正在推进
同济大学教授戴晓虎表示,中国污泥处置有最严格的标准但实行的是最宽松的执法,污泥处置处理关键在于需要技术支撑。
“十二五”国家和省部级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科技项目正在推进。同济大学牵头了“城市污泥及有机质的联合生物质能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以研究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牵头了“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为重点流域水环境改善和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撑;北京排水公司集团牵头了“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水厂污泥工艺技术研究”项目。
863项目及课题也列入了污泥处置项目,如同济大学教授、首席科学家戴晓虎领衔的“以节能降耗市政污泥处理与能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示范”,以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此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也牵头制定了10多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标准,为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