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newsclass where bclassid= and showclass=0 order by myorder,classid asc
6月11日上午,在中国水网与清华大学环境系主办的2010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的发言,重点分析了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战略。
截止2009年底,我国有1992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280亿立方米,产生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2005万吨。随着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在建的2000多座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运行,全国年污泥总产生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处置方式焚烧占6%;堆肥占8%;其余86%进行填埋。现在的问题是污水处理将要结束,污水处理处置刚刚起步,导致污泥积压,成为环境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看看西方国家,基本是处理污水的同时处理污泥问题。在我国,是先集中精力把污水管好,刚刚才开始做污泥处理处置,所以问题比较大。
王洪臣认为,国家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及其配套政策是解决污泥问题的关键。他说,现在对于污泥问题,资金上应该不是大问题,从客观认识来看,从中央领导到各级污水处理厂,都觉得污泥是一个大的问题,认识上已经到位。从资金上来说,中央以及各级财政都非常的充足,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从前年年底、去年一年到今年,真正投入运营的非常少,问题在什么地方?王洪臣觉得,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技术路线相对一致的观点和说法,这是大的障碍。去年底,王洪臣经常接到邀请,参加各地的污泥处理研讨会,污水处理方面的研讨会则没有那么多。虽然有这么多的研讨会召开,对于用什么方法处理污泥处理大家依然没有比较统一的看法。应当将相关部门的意见集中起来给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对下一步污泥处理处置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王洪臣同时谈到了国家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协调。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应是:控制污染,确保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利于可持续发展;利用能量,开发清洁能源;低碳排放(可能成为国家的巨大利益)。由于利益不同,国家目标必然与利益相关者存在冲突。比如,地方政府会根据本地情况,使目标单一;企业不会自觉执行国家目标,而以自己利益为出发;公众个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阻挠目标实现。低碳则不会成为各利益方的思考准则。他认为冲突的协调机制应是:明确的目标与技术路线,再加上奖惩有力的产业政策。
王洪臣的发言还涉及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机会成本分析、国家技术路线及配套政策建议、实施国家路线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