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官方网站![ 申请入会 ]
最新丨直面行业痛点!中国环联“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典型技术案例交流会”在沪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18-07-27  来源:中国环联  

 

写在前面

为深入剖析市政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及装备发展关键需求,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完善与行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7月27日,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简称“中国环联”)主办的2018(第七期)技术沙龙—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典型技术案例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代表等70余人齐聚一堂,研讨交流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与提升、行业现状与展望,参会代表们希望联盟能够凝聚更多力量为污泥事业做出实际贡献。

 

微信图片_20180727131437.jpg

沙龙现场

 

以下根据沙龙现场发言整理,未经主讲人审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新海、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德国UTV-AG等行业专家均进行了相关主题的发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出席会议并做开场致辞。

 

张益

80%污泥未被妥善处置

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目前我国市政污泥的产量每年递增,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率仅20%到30%,预计到2020年,市政污泥的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未得到妥善处置的污泥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

 

和污水处理相比,污泥处理处置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严重滞后。其中,堆肥产品无地可去、焚烧处置成本高、邻避效应突出、填埋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全过程处理处置资源化理念缺乏,这些都成为污泥处理处置的短板和瓶颈。

 

根据污泥性质和含水率的不同,国内形成了四条主流技术路线,即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干化+土地利用、干化焚烧+填埋/再利用、深度脱水+填埋技术。此次沙龙,我们筛选并邀请了有代表性的企业到现场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陈同斌

污泥处置难题是污水行业的瓶颈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17.jpg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任  陈同斌

 

陈同斌表示,城镇污泥工程是必需的市政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必备配套环节。我国污泥的主要成分中80%是水,有机质占7%,“似泥,不是泥;是水,不似水”可以用来形象理解污泥的基本特点。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是,以减量化为基础、以稳定化为核心、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以低碳发展为宗旨,陈同斌从治水不治泥、 环保设施不环保的有关案例切入,认为尽管污泥处置推进多年,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重水轻泥、处置率低、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

 

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都是处理全流程的单元技术,单元技术解决不了污泥处理问题,行业缺少的是“产业思维”,未来污泥发展的趋势将是智能化、一体化和产业链化。陈同斌也为大家分享了污泥处理处置成熟工艺选择的“三三三准则 ”:即“多年份+多案例+多地点”,多用户长期使用才是硬道理。

 

安徽通源环境

高干脱水+炭化资源化技术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24.jpg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部部长  何光亚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源环境)1999年成立,是专业从事污泥和固废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何总指出目前污泥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污泥待处理处置量大,同时“水十条” “土十条”的引导带来了政策春风,但是污泥处置的标准、成熟技术欠缺、产品出路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通过多方技术比选和技术论证,安徽通源最终决定采用中温炭化工艺对污泥进行处理处置,使污泥最终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28.jpg

通源环境对污泥处理处置主推的技术路线是“高干脱水+炭化资源化”, 即“调理改性+特种压榨脱水+炭化”。干化和炭化过程使得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消解,同时实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通过裂解方式将市政生化污泥中细胞的水分强制脱出,最终使污泥减量85-90%,处置最终产品目前主要有园林绿化营养土,新型建材、吸附材料。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

太阳能与工业余热污泥处置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32.jpg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孙宏波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环保协会理事单位,于2014年12月挂牌新三板,主要研发制造新能源污泥处理设备、智能高温好氧发酵设备、生物质燃料设备、固废处理设备等。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36.jpg

山东福航某太阳能与窑炉尾气结合利用污泥处置

案例工艺流程图

 

新能源污泥干化主要利用太阳能为热源,空气能、地热能、工业余热为辅助热源,运行成本低,干化后的污泥可用于制作建材、有机肥原料、燃料等,实现对污泥的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处理。

 

利用太阳能与工业余热结合干化污泥,工艺运行成本低,但是对项目占地、太阳能要求较高。目前福航已在全国建设了近40家新能源污泥处理项目,业务覆盖市政、造纸、化工、冶金、印染、生物等六大行业。

 

北京中科博联

CTB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设备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40.jpg

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健

 

中科博联专注于污泥、粪便、垃圾等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公司的污泥智能好氧发酵装备是一种智能高效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

 

CTB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装备具有发酵和脱水速度快、土建量减少约90%,建设周期短,智能化运行、界面一键化操作的特点,运行成本得到了降低。同时处理处置过程密闭、固废不落地,对外界环境影响最低,达到了设备的“一体化、一键化、一景观”的多重效果。10年时间,中科博联已自主研发30台件智能设备,拥有60余个工程,120条生产线,年处理量150万吨。

 

杨新海

干化焚烧是沿海地区污泥处置最彻底方法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44.jpg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杨新海

 

为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由“重水轻泥”向“再生利用”转变,“十三五”期间污泥处置面临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形势。杨总工认为“十三五”期间,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将远远大于294亿元。

 

杨总工认为目前的处理处置技术中,深度脱水+填埋方式因其工期短,投资省,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最主要的处理处置方式,长远看,比例将逐步下降;“土地利用”是另一个方向,但是对监管、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挑战较大;干化焚烧在沿海地区将是大势所趋,是污泥处置最彻底方法。但是污泥与垃圾掺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有一些发电厂不太愿意接受污泥,另外,掺烧对工艺等要求更高 。协同处置项目,建议从项目开始阶段就对焚烧炉进行工艺、设计、配套设施等的提前考虑和布局。

 

德国UTV-AG

戈尔膜使堆肥工艺更完美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48.jpg

德国UTV-AG中国区总代表  陈佩芝

 

德国UTV-AG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无臭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及几十年的堆肥处理经验,专注于无臭堆肥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是膜覆盖工艺的首创者。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53.jpg

 

主要工艺为:将有机废料与园林废弃物进行混合,将混合物料堆进肥槽,利用戈尔膜进行覆盖发酵。通过控制器数据对膜内进行监测,利用鼓风机经风道向膜内注入氧气,堆肥内温度达70至80摄氏度,最高可达90摄氏度,可杀死肥堆内的病菌和不利菌种,约8周后,好氧堆肥发酵完成,发酵产品出售给农业用户。该工艺已在世界上25个国家落地,有近200个项目在正常运行中。

 

恩萨

引领协同焚烧处置创新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658.jpg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卓利宏

 

恩萨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固体废物及再生资源回收的领先企业,尤其擅长污泥、生活垃圾、危废的预处理和处置。

 

恩萨对固体废弃物的物料形态特点、预处理流程和水泥工艺均有极其深刻的认知,对物料入窑后焚烧工况不稳定等情况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主要业务包括用于水泥窑协同领域的高品质破碎机、柱塞泵、料仓系统、混合器、干化机等核心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应用于污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包括:工业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土壤等)的预处理和最终处置,装备和集成系统涵盖物料接收、储存、破碎、混合、干化、固液分离、输送等处理单元。

 

参观交流

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厂

7月27日下午,50多名与会代表参观了上海市竹园污泥处理工程项目。

微信图片_20180728093703.jpg

项目参观部分代表合影留念

 

上海市竹园污泥处理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上海市城市环境APL二期项目的子项之一,采用了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成熟应用的“干化+焚烧”处理工艺,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投运的最大的污水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较为彻底地解决了上海市竹园污水片区污泥的出路问题。

 

总结

处置决定处理,处置途径不畅是困扰我国污泥工艺路线选择的瓶颈;未来污泥处理将围绕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向,而资源高效回收利用,离不开对污泥的高效回收利用,多位专家表示,污泥处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这“一头一尾”。

 

在污泥的处理处置中,要坚持把无害化和控制环境风险放在首位,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同时将污泥的最终处置环节纳入处理环节,逆向设计,逐步推进。与此同时,也应加快完善其他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收费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机制,促进污泥处置产业化、市场化健康发展。